教育要情
●我省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教师“精彩一课”讲课比赛
基层速递
●四川旅游学院融合数字技术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
●成都市锦江区注重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种子
●宜宾学院实施铸魂强师行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信息广角
●攀枝花市综合施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教 育 要 情
▲我省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教师“精彩一课”讲课比赛。(1)高度重视、认真筹备,128所高校的550名教师进入复赛,68所高校的182名教师进入决赛,参赛高校数量、参赛教师人数均创新高。(2)成立由省委党校专家、省社科院专家,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等组成的评委团,并首次设立学生评委,在比赛流程、内容、赋分标准等方面严格对标国赛要求,体现“教学优先”的评价导向。(3)参赛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将理论阐释与实践案例有机结合,展现我省思政课建设的成果和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良好风貌。(宣思统处)
▲我省举办市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负责人教育强省建设专题培训班。(1)组织21个市(州)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秘书科(处)长和部分县(市、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100人参加培训,充分发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2)结合基层需求,组织六场专题报告,并开展交流研讨,让市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负责人接受了一次政治训练、理论辅导、能力培训。(3)严明培训纪律,实行封闭管理,引导学员积极参加交流研讨,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在培训中开拓视野,理清思路,为落实教育强省建设部署、推动本地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秘书处)
基 层 速 递
▲四川旅游学院融合数字技术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1)建设数字平台载体。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打造四川红色文化数字博物馆,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3D+360°全景混合式平台,创设沉浸式VR学习环境。(2)培养红色宣讲队伍。组建弘思学社、巴蜀红宣讲队,面向全校遴选优秀成员,重点吸纳具有红色文化热忱和巴蜀文化情怀师生,开展专业化宣讲培训,全面提升队伍传播能力。(3)创新思政育人路径。组织参与四川红色文化数字博物馆研学,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引导学生体验“伟人故里”“两弹一星”等八大主题展馆,通过可视化党史教育,激发青年学子汲取奋进力量。(四川旅游学院)
▲成都市锦江区注重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种子。(1)强化课堂教学,用好法治教育“主渠道”。创新“1+N”法治课程模式,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基础课程,同步开发《育才法律大讲堂》《“法”智慧源》等校本教材,设立“e教i学”线上法治专栏,联合打造“云学锦江”法治教育平台。(2)优化师资队伍,打造法治教育“主力军”。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创新增聘85名司法机关、律所、高校法学院专家担任“法育顾问”“法治志愿者”,参与学校规划、课程建设、活动设计、师资培训等工作。(3)统筹各方资源,筑牢法治教育“主阵地”。与四川师大法学院、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共建实践基地校,联合锦江区检察院建立52个“心雨梦工厂”沉浸式体验法治活动点位,坚持“一校一品”打造七中育才“育才法学苑”、成师附小“四方四径”等“法治+”特色品牌活动。(法规综改处、成都市教育局)
▲宜宾学院实施铸魂强师行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铸牢思想根基。把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精神作为必修课,出台加强师德建设实施意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系列活动,邀请“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主题宣讲。(2)加强培训实践。开展新入职教师教学关、学术关、实践关“三关”培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实施科研兴校、服务荣校战略,鼓励教师深入地方开展教学科研,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访学进修等工作。(3)涵养育人情怀。举办新教师入职宣誓、教师节系列表彰、退休教师荣休仪式等活动,评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思想政治教育十佳”“教学十佳”等先进典型,开展干部党员和教师联系学生的“十个一”育人活动,对家庭困难和学业困难学生全覆盖落实学习、就业等帮扶举措。(宜宾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多措并举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1)抓思想引领强示范带动。通过“川农青年说”“青创大讲堂”等品牌活动,开展朋辈引领分享会200余场,覆盖学生3.5万余人次。开展实习故事“云听”“云看”“云说”系列活动,发布各类案例、推文近200篇,阅读量超20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2)抓组织动员强系统施策。深入广东、浙江等地“访企拓岗”,走访广东农垦集团、圣奥集团等20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拓展就业岗位近3000个。联动各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300余场,累计提供岗位3.5万余个,实现了岗位供给与学生需求精准对接。(3)抓辐射牵动强精准服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台账,开设简历门诊、“宏志助航”培训等特色活动,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推进智能化就业服务,配置求职共享远程面试舱,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面试环境。(四川农业大学)
▲广元市筑牢安全防线护航“平安暑假”。(1)强化宣传教育。依托班团队会、散学典礼等形式,针对重点领域开展安全教育,签订安全承诺书40万余份,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校群、公众号等渠道,及时推送预警信息。(2)深化排查整治。对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限时整改清单,联合水利、公安、应急等部门成立巡逻队,对学校周边河道、水库、塘堰等水域开展巡查,增添防护设施。(3)落实安全监管。对校园出入口、周边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动态监测,建立留校学生、孤残儿童、贫困学生等重点群体信息台账,组织教师通过线上沟通、走访慰问等方式,动态掌握学生假期动向,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等服务,保障学生假期安全。(广元市教育局)
▲成都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校企联动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1)制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实施细则》,选派专业教师赴成都地铁、中铁二院等企业跟岗实践,扎根生产一线,让课堂教学精准对接行业实际。(2)推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双课程负责人、双辅导员”机制,组建企业兼职师资队伍,将真实行业经验与前沿信息融入教学。(3)校企联合制定课程标准,编写《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运用》等校企一体化特色教材5本,开展站台门模型大赛等特色活动,营造良好教书育人氛围。(4)采用“双元共建、多元共用、全域共享”模式,投建“厂中校”式红花堰实训基地,与成都地铁共享车辆段27个、实训基地78个及设备820套,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提升实践技能。(成都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加强校园安全治理守护师生健康成长。(1)健全防控机制。建立“1+5+N”安全工作架构,修订完善《校园安全综合治理防控体系》等制度文件,开展专项治理行动40余次,师生安全满意度达96.8%。(2)强化智能保障。先后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对268间教室进行综合改造升级,打造成信学堂等3个数智化教学资源平台,建成“3D护学门禁+猎鹰监控”系统,布设224个监控点位。(3)深化联动协作。配合公安机关处理涉生、涉校事件15起,开展应急处置联合演练10次,推动警校地三方联动共筑校园安全防护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信 息 广 角
▲攀枝花市综合施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1)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探索“党建引领聚资源、产教融合育人才、三产联动促增收”新模式,成立党员先锋队下沉“共富工坊”,建立“校企工坊+社区驿站”联动机制,形成“技能提升+文化传播+社区共治”新格局。(2)市场驱动推动品牌跃升。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攀西康养菜研发中心,打造“产教融合、品牌增值”的良性循环链条,携手幸福西饼、希悦酒店推出“攀枝花开”伴手礼、“攀果飘香”甜品台等特色产品。(3)服务下沉助力暖心惠民。设立“共富驿站”,开展健康膳食培训20余户,打造“普达炊烟”家宴中心,联合行业协会出台《盐边牛肉烹制工艺规范》等地方标准。(4)增收提效绘就共富图景。为盐边县“名厨出港计划”输送骨干厨师3名,成功申报四川省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通过项目升级产业链,带动农产品加工、康养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农户持续增收。(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